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富阳名人

学者教育家蒋伯潜


2011-08-15 来源:

学者教育家蒋伯潜

    蒋伯潜,名起龙,1892年生于大源新关村。  蒋伯潜六岁丧母,家道中落,曾到杭州开泰钱庄当过学徒。后受其堂伯鼓励,考取杭州府中学堂。1911年即辛亥革命这一年以第一名毕业。

    但是,因经济拮据,未能去升学,而是回乡里小学任教,以积蓄日后升学之需。四年后,考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北京高师四年学习的最后一年,即1919年,正是五四运动的最高潮。北京高师和北大又是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他在诸位名师如钱玄同、胡适、马叙伦、鲁迅等的启迪熏陶下,奋笔疾书,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在北大图书馆,他又结识了李大钊、毛润之等革命家,成为大学生中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宣传者。毕业后,校方因其成绩优异,有意留校作助教。但因蒋伯潜祖父新丧,家遭变故,坚请圈浙。从此开始辗转于浙江诸校任教。培养了一大批高足,如冯雪峰、朱建新、张垄等。

    蒋伯潜先生为当时浙江的名教师。他边教书育人,边著书立说。可谓是桃李满天,著作等身。他以培养人才的百年大业为己任,对学生的思想倾向非常重视。青年学生面对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外寇入侵、民族危机,往往看不清前途,感到迷茫。他教育学生,“有意义和没有意义,就看你怎样对待人生。抓住现在,使自己有所成就,对人类有所贡献,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福利,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蒋伯潜先生同时还非常关注时政,追求进步,积极参与社会变革。1925年,他与马叙伦一起策动浙江省长夏超起义以响应国民军北伐。1927年,北伐军到浙江后,他任《三五日报》主笔。凡有社论,必亲自秉笔,针砭时弊,剖析政情,“四.一二”大屠杀后,他愤而辞去主笔职务,仍从事教育工作。

    当他得知郁曼陀先生遇刺后,坚决冒险去法租界参加追悼会,并上台演讲,怒斥日寇及其汉奸的暴行。

    当他得知老友闻一多先生被暗杀的消息,积愤如火山喷发,拍案而起。

    1946年,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董任坚因触犯国民党某要人而被解职,时任中文系主任兼教授的他激于义愤,坚决离沪返杭。时陈仪主浙政,坚请其出任杭州师范校长。未及半年,陈仪离浙赴台湾。他目睹时艰,又愤而辞职。
   
    解放后,蒋伯潜出任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并连任至谢世。期间,曾任浙江图书馆研究部主任。1955年秋,因病转入浙江文史馆任研究员。1956年1月,因病在杭去世,年仅六十有四。

    蒋伯潜先生对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世人留下了百万字的著作。近年来,英国皇家图书馆、美国纽约图书馆和日本弘前大学图书馆等国际著名图书馆,纷纷函索他的遗著。足见他的著述,在国际学术界已有一定的影响,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