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富阳名人

诗人罗隐


2011-08-15 来源:

 诗人罗隐

    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其传奇色彩之浓,莫过于我们富阳的罗隐。

 

    罗隐(公元833—909)原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十试不中后,始有退隐之心,乃改名为隐。罗姓原为中土望族,西晋末,随永嘉南渡,门第式微,各奔东西。隐之祖先由湖南长沙迁徙于本市南安乡洞山脚h居(该地俗名罗宅,即据此而来)。
   
    唐文宗太和七年(公元833年)正月,罗隐出生于新登镇双江村(旧名钦贤罗家)。据说,其母怀隐时,江上蒙有青白两气,隐出,白气消,吴越国大将社建徽(杜棱之子)生,青气失,古人有诗日:“独异二公生不凡,青白二气波间吐。”

 

    唐代十分重视科举考试,但罗隐所处的时代正当唐王朝走向衰亡之际,考试已徒具形式。出身论门第,做官靠援引。尽管罗隐的祖父曾官福唐县令,其父也应过开元礼,但毕竟已是寒族,这就决定了他乖蹇的命运。吴越国著名的文士沈淞评价他说:“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并且“才了十人,学殚百氏,名宣寓县,誉播寰区”,却是“李广数奇,自伤猿臂”。在《谗书》自序中,诗人哀叹说:“生少时,自道有言语,及来京师七年,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

 

    罗隐的一生,历唐末文、武、宣、懿、僖、昭、哀七个王朝, <吴越春秋》中说他“十试不中”;诗人自己在(湘南应用集》序中哀鸣:“隐,大中末即在贡籍中,然命薄地卑,自已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可以说,他的大半生过的是仰人鼻息的幕僚生活,足迹遍及浙、苏、皖、赣、湘、鄂、蜀、陕等省。流离颠簸,漂泊无依。《镒戒录)收有这样一则轶事:罗隐秀才赴举之日于钟陵筵上赠歌妓云英一绝。下第,又经钟陵,复与云英会。云英抚掌日:“罗秀才犹未脱白耶?”隐虽内耻,寻以诗戏谑日:“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怜俱是不如人。”虽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读来使人嗟伤。社会政治的腐败,导致诗人残酷的命运。清代的乡贤洪焘老夫子切责得好:“起李家二十帝而问之,三百年进士科为谁而设?”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造就了诗人的特殊性格:恃才傲物,愤世绝俗,好为不平之声。

 

    《梦琐言》记有一事:某次罗隐乘船,兴发吟诗,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日:“是何朝官!我脚夹笔可以敌得数辈。”即使在落泊求人时,总也不肯放弃傲骨,《五代史补》记:隐之除中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邺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绍威素重士,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赠以百万,他物称是,仍致书于钱镪称隐为叔,镪首用之。《吴越备史》说:(隐)东归谒王(钱镪),惧不见纳,遂以所为《夏口》诗标于卷末,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王览之大笑,因加殊遇。

 

    罗隐的诗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下第”诗,另一类是 “咏物”、“咏史”涛。而诗人的愤懑之情,讽嘲之言均溢乎其问。不论是骄奢淫逸、贪婪成性的达官显贵或奔趋权门、钻营拍马的宵小市侩都予以无情的鞭挞。《庸才子传)评价他的诗文“几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对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嘲讽和批判,从喜纳奸邪的吴王夫差,刚愎暴戾的秦始皇,轻诺少信的汉高祖,昏庸荒淫的隋炀帝,重色轻国的唐明皇,乃至当朝天子僖宗李儇,在诗人的笔下全都不能幸免;即使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吴越王钱镪也不轻易放过。(西湖游览志余)记述说:钱氏有国,西湖渔者日纳鱼数桶,谓之“使宅鱼”。隐题《磴溪垂钓图)日:“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长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一…一钱览诗大笑,遂蠲其征。

 

    罗隐这些尖诮的诗文,注定了他科场不能发迹。据说,乾符末,朝议欲召隐,但为前文述及的同船朝官所阻,说:罗隐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秕糠也。”由是不果召。唐昭宗欲以甲科处之,有大臣引隐《华清宫》诗云:“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诗人居然讽嘲了他老子,李晔当然不会让他做官。然而,劳动人民却钦佩诗人的铮铮风骨,于是,就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

 

    由于诗人的足迹几乎遍及天下,因而传说分布面很广,尤以家乡为多。葛溪两岸,春江南北,提起“龙游秀才”,村夫野老、妇孺男丁都能扯上一段。1988年编次的市《中国民间文学三集成’富阳卷》收有罗隐传说十四篇,1997年市民研会编撰的《罗隐的故事》增至五十余篇。在众多的传说故事中所析出的,不外乎他的铮铮风骨和杰出的睿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讨饭骨头圣旨口>:“讨饭骨头”表明了他家道寒贫,飘泊觅食为生;“圣旨口”则是他智慧的结晶。这些流传故事可说是寓哲理与戏谑,寄辛酸于嬉笑,隐约中透示了诗人不得已的一生。
   
    光启三年丁未(公元887年),诗人再次落第,毅然东归投奔钱镑,初为钱塘令,寻迁秘书著作郎,后辟为镇海军节度掌书记。不久,钱锡进爵吴越王,又表罗隐为司勋郎中,充镇海军节度判官、吴越给事中,最后终于盐铁发运使任上,享年七十七岁。在这期间,诗人与东安都将杜棱及其子杜建徽和余杭都将陈晟(本市洞桥镇陈村人,后为睦州刺史)号称“东安三杰”,尽心辅助钱锣护卫桑梓,开发两浙,治理杭州,作出了一定贡献。一代怪才,总算不幸之大幸,在唐王朝落日残照中度过了安定的二十二年。

 

    罗隐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甲乙集>收有诗四百零二篇,《谗书)五卷计小品文六十篇,《广陵妖乱志>及《补遗>各一篇,<两同书>说理文十篇,序、书、记、铭、启等各类杂著近四十篇。其中<甲乙集>为其心血之结晶,而<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鲁迅评语),一度成为禁书,纪昀在修撰(四库全书)时竞不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