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办局
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2017-05-27 来源:
冯骥才曾说,每一分钟都有文化在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作为富阳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保护工作是否到位?5月26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汤金华带队,就富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工作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深入了解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玉龙、孙柏平、郎卫国、陈鸿麟、华之江,部分省、区人大代表参加活动。副区长孙洁陪同。
汤金华一行前往东吴文化公园广场,实地了解正在公园内集中展示的32个非遗项目保护情况。执法检查组成员挨个走访展区,和非遗项目传承人交谈,听取非遗传承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建议。
2008年,富阳完成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安排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遗保护和利用;出台《富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富阳现已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体系,将列入区级名录以上的项目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目前,富阳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3项、省级12项、市级20项、区级49项、镇级175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11名、市级30名、区级74名。
执法检查组成员认为,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基础是传承和发展。开展非遗保护可以通过编纂富阳非遗项目类书籍,推动非遗进校园;建设富阳非遗馆,打造多元、互动的非遗文化场所;加大政策补助,加强非遗队伍建设,启动非遗二代传承人培育工作;全面推行“非遗+”项目,让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建设等相结合,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一座城市的建筑是形,环境是本,文化是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保护富阳这座城市的灵魂。”汤金华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指出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意义。他说,近年来富阳挖掘了一批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完善等方面成效显著,非遗保护工作逐渐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汤金华强调,文化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厚度、实现发展的优势资源。把富阳建设成为世界名城的重要一极,就要充分保护、发展、传承好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做好非遗保护是为了追忆历史,通过非遗的保护、挖掘,让市民铭记富阳的社会发展历史、文脉传承之路。推动非遗发展是为了造福当代,通过非遗与经济、产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结合与创新,让非遗成为富阳发展的独特优势。实现非遗传承是为了惠及子孙,通过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增强文化活力,提升子孙后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永葆文化自信。
孙洁就执法检查组提出的相关建议作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