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镇街道
洞桥以“三个三”为载体 扎实推进文化强镇工程
2012-07-12 来源:信息中心
今年年初以来,洞桥镇党委政府积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精心设计了“三个三”的活动载体,在全镇扎实推进文化强镇工程。通过半年来的实施推进,文化建设在全镇各行各业、各级组织以及各家各户得以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全镇呈现出“行政村有特色主题,自然村有活动阵地,老百姓户户参与、人人享受”的文化繁荣景象。
坚持文化引领为重点 狠抓“主题、特色和群众”三大类文化工程实施
今年年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洞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结合与挖掘好本镇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等各种文化资源,在全镇积极实施推进了一批体现“不同主题、各具特色和便利群众”三大类型的文化实事工程。如镇政府所在的洞桥村,突出全镇政治文化中心这个主题,将镇政府旁的一座地名叫金银山的半荒山,利用上级政府部门的项目与政策扶持对接,镇、村两级共同投资两百多万元资金,初步建成了供集镇村民群众晚饭后休闲健身娱乐的金银山文化公园。再如贤德村,充分挖掘历史名人——唐代状元施肩吾的文化资源,结合中心村建设,从今年2月初起投入近300万元,启动建设了施肩吾文化公园。此外,在岩岭湖畔的大溪村,则积极利用优美自然山水风光,在胥高公路和俞毕公路相交的俞家山地块,结合美丽乡村工程实施,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岩岭湖湿地公园,使洞桥的大溪成为杭州的西溪。另外,类似的主题公园在洞桥还有石羊村的银杏公园、枫瑞村的生态毛竹林公园、三溪村的田园式临湖公园、文村村的天井山地质公园等等都在规划建设中。
今年以来,洞桥镇在启动建设了上述具有主题和特色的文化公园外,还围绕“村村有场地、人人有阵地”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要求,各村已建成休闲健身娱乐场地有5个。连同近几年来各村已经建成的文化活动场点在内,到目前为止,全镇11个行政村和4个企事业单位已拥有文化体育活动场点22个、农家书屋15个。
坚持人才队伍为关键 重抓 “村文化员、重点文化户和文艺骨干”三支队伍建设
在举力投资建设好全镇文化设施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在实施文化强镇工程中,将抓好村级专职文化员、民间重点文化户和群众文艺骨干三支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今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要求下,于3月份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全镇11个行政村全部配齐了村级专职文化宣传员队伍。并由镇文化站牵头,每月组织村级专职文化宣传员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对他们的工作开展落实了“每月任务一布置,每季工作一点评,半年一监督、年终一评比”的四个一工作法。在民间重点文化户队伍建设上,按照各种文化形式的分类,建好一个全镇性的数据档案库。其中分读书学习、书画艺术、体育竞技、根雕艺术、器乐演奏、戏曲歌舞、小说故事、族谱方志编篡等8个类别。在镇文联的主导下每年以各协会分会为组织开展活动。尤其是书画协会这支组织活跃、群众乐意接受的基层文化队伍,目前吸纳会员有20多人,在每年多次开展向老百姓义务送字画活动的同时,其中的2位市级书画协会会员,还义务担任了镇小学的课外书法辅导老师,每周去学校上好两节书画辅导课,作用发挥深得学校师生和社会的好评。群众文艺骨干队伍在全镇发挥作用也较为明显。像沈红娟、沈绿娟姐妹俩,利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的钟爱,在天晴的每天晚上,都领着一班妇女姐妹在当地的多个休闲广场开展街舞、排舞的义务辅导,把农村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十分活跃。
坚持经费投入为保障 力抓“镇、村、户”每年有三分之一支出用于文化事业建设
文化强镇工程的推进,在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资金的需求,也是一个不可小看的数字。今年以来,洞桥镇各项文化设施工程的建设,按照各个项目工程的设计方案,总的资金投入达800余万元。连同“元宵节”、“四月洞桥山乡休闲文化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等几个大型节日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整个文化上的经费支出超过一千万。镇政府在年度镇财政收入不到三千万元的情形下,坚持每年对文化事业支出的资金安排不少于30%。在镇党委政府的率先倡导下,全镇各行政村与广大农户也都按照不低于30%这一标准,将文化事业建设的经费保障给予优先。
坚持文化引领为重点 狠抓“主题、特色和群众”三大类文化工程实施
今年年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洞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结合与挖掘好本镇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等各种文化资源,在全镇积极实施推进了一批体现“不同主题、各具特色和便利群众”三大类型的文化实事工程。如镇政府所在的洞桥村,突出全镇政治文化中心这个主题,将镇政府旁的一座地名叫金银山的半荒山,利用上级政府部门的项目与政策扶持对接,镇、村两级共同投资两百多万元资金,初步建成了供集镇村民群众晚饭后休闲健身娱乐的金银山文化公园。再如贤德村,充分挖掘历史名人——唐代状元施肩吾的文化资源,结合中心村建设,从今年2月初起投入近300万元,启动建设了施肩吾文化公园。此外,在岩岭湖畔的大溪村,则积极利用优美自然山水风光,在胥高公路和俞毕公路相交的俞家山地块,结合美丽乡村工程实施,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岩岭湖湿地公园,使洞桥的大溪成为杭州的西溪。另外,类似的主题公园在洞桥还有石羊村的银杏公园、枫瑞村的生态毛竹林公园、三溪村的田园式临湖公园、文村村的天井山地质公园等等都在规划建设中。
今年以来,洞桥镇在启动建设了上述具有主题和特色的文化公园外,还围绕“村村有场地、人人有阵地”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要求,各村已建成休闲健身娱乐场地有5个。连同近几年来各村已经建成的文化活动场点在内,到目前为止,全镇11个行政村和4个企事业单位已拥有文化体育活动场点22个、农家书屋15个。
坚持人才队伍为关键 重抓 “村文化员、重点文化户和文艺骨干”三支队伍建设
在举力投资建设好全镇文化设施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在实施文化强镇工程中,将抓好村级专职文化员、民间重点文化户和群众文艺骨干三支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今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要求下,于3月份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全镇11个行政村全部配齐了村级专职文化宣传员队伍。并由镇文化站牵头,每月组织村级专职文化宣传员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对他们的工作开展落实了“每月任务一布置,每季工作一点评,半年一监督、年终一评比”的四个一工作法。在民间重点文化户队伍建设上,按照各种文化形式的分类,建好一个全镇性的数据档案库。其中分读书学习、书画艺术、体育竞技、根雕艺术、器乐演奏、戏曲歌舞、小说故事、族谱方志编篡等8个类别。在镇文联的主导下每年以各协会分会为组织开展活动。尤其是书画协会这支组织活跃、群众乐意接受的基层文化队伍,目前吸纳会员有20多人,在每年多次开展向老百姓义务送字画活动的同时,其中的2位市级书画协会会员,还义务担任了镇小学的课外书法辅导老师,每周去学校上好两节书画辅导课,作用发挥深得学校师生和社会的好评。群众文艺骨干队伍在全镇发挥作用也较为明显。像沈红娟、沈绿娟姐妹俩,利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的钟爱,在天晴的每天晚上,都领着一班妇女姐妹在当地的多个休闲广场开展街舞、排舞的义务辅导,把农村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十分活跃。
坚持经费投入为保障 力抓“镇、村、户”每年有三分之一支出用于文化事业建设
文化强镇工程的推进,在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资金的需求,也是一个不可小看的数字。今年以来,洞桥镇各项文化设施工程的建设,按照各个项目工程的设计方案,总的资金投入达800余万元。连同“元宵节”、“四月洞桥山乡休闲文化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等几个大型节日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整个文化上的经费支出超过一千万。镇政府在年度镇财政收入不到三千万元的情形下,坚持每年对文化事业支出的资金安排不少于30%。在镇党委政府的率先倡导下,全镇各行政村与广大农户也都按照不低于30%这一标准,将文化事业建设的经费保障给予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