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镇街道

打造全域景区、挖掘状元文化、创新“营地+”模式,集镇蝶变村民乐享新生活


2018-12-27 来源:

今年,为进一步推进贤德片区发展,洞桥镇将贤德集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今年洞桥镇的中心工作。洞桥镇总投入2173万元对集镇进行整治,共完成整治项目13个,包括污水处理、道路提升、立面整治、停车场建设工程等。

  贤德集镇立足施肩吾状元文化,系统梳理多元文化资源,在最大程度保持田园风貌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提升,打造集赏花海、干农活、宿营地、品美食、忆乡愁功能于一体的美丽经济集聚地和乡村文化体验地,让村民乐享其中、让游客心驰神往,成为村民与游客都能够寄托乡愁的情怀之地。

  高品质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洞桥镇以“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点”的标准开展项目建设。细节上有创意。采取“8+X”的方式推进整治工作,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X”为机动文化创意组,以景区标准进行建设。特别是在背街小巷整治中,镇、村干部经过“头脑风暴”,让废旧的盆盆罐罐、残垣断壁改头换面,打造成“别样精彩”的小景点。

  进度上有机制。建立定期汇报制,定期组织召开汇报会,从最开始的一周一汇报,到三天一汇报,再到一天一汇报,集镇整治攻坚的鼓点越敲越密,干部群众干劲越来越足,项目实施进度越来越快。此外,整治工作制定工作作战图,明确贤德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内容、项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等。分片、分段、分区域层层落实责任制,让镇村干部人人都有“计划图”、个个都有“责任书”。

  质量上有保障。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和施工质量,聘请工程师全程跟踪现场施工质量。以镇纪委为主要力量,对项目推进、环境整治开展全程督查,查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汇总形成督查通报,确保工程在“快”的要求下,做到“好”。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督查项目实施过程,每月根据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提出意见建议,并交办给各区块落实整改。组织商户、农户轮流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既保障施工安全,又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文化上有特色。贤德是杭州地区第一个状元施肩吾的故乡。洞桥干部们在前期实地走访农户与施肩吾研究会,通过与当地老人聊、与专家学者学、与镇村干部谈等方式,收集施肩吾诗词100余首、施肩吾传说30余个、施肩吾相关遗址5个。在背街小巷和景观节点打造中,洞桥根据施肩吾传说和相关遗址内容,复原了洗砚池、嬉戏园、叶家私塾、养生百草园等景观小品,活化贤德人的“乡愁记忆”,充分挖掘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让村民乐享小城镇整治成果

  对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给贤德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村民们纷纷点赞。

  贤德村村民说,贤德村的环境越变越好,以前的视觉污点都变成了视觉亮点,“我们看上去更高兴一点,游客们玩起来也会更舒服一点,环境好是大家都喜欢的”。

  “这地方是好看,玩玩都舒服,看看都美观,我活在这里最好多活几年,多看看也好的,多少美观!”村民在一处景观节点说。

  贤德村负责人说,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99%的村民们都说效果比较好。不仅如此,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好环境还能招引来好项目。

  据了解,今年以来,贤德村已接待投资意向客商50余批次,重点在谈的项目有10个,意向投资32亿元,全年游客突破20万人次,美丽经济经营收入超800万元,带动就业人员1000余人,新增启赫文化传媒、唯

本科技等企业5家,实现了绿色经济的美丽崛起。

  不仅如此,在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引领下,贤德创新“营地+”新发展模式,选取庭院美、家风好的农户推出农事体验点、农事体验区,以“农事研学”为课程,以农户为主体,向营地学生提供学农课程。目前贤德片区挂牌农事体验点200户,年接待学生7000余人次,为农户创收28万余元,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真的想不到,种菜种地这种辛苦活,也能让我在家门口赚点生活费。”挂牌农事体验点的村民高先生说。

  下一步,洞桥镇计划将贤德集镇打造成为洞桥“营地+”美丽产业的示范区,在集镇环境、综合管理、产业业态等方面花心思、下功夫,全面打造具有施肩吾文化元素的特色综合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