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镇街道

常绿山区旱稻水稻喜丰收


2020-11-05 来源:

近日,常绿山区稻田陆续进入收割季。


33890_fyrbygf_1604535728162_s.jpg

  

  荒地变身高标准农田,种植旱稻喜获丰收

  

  沿着大章村三建桥往里走,在通往长春村上坞自然村连接线道路一侧,梯形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正等待收割。不远处,一辆割稻机由远及近快速移动,稻秆被迅速“吞”进机器,又即刻“吐”出稻秆碎片。道路另一侧地势平缓处,几位村民正在打理为数不多的稻草。

  

  大章村村主任章辉介绍,正在收割的是旱稻,有15亩左右,已经提前一周收割的是水稻,约17亩。

  

  这两块稻田都是这几年开垦出来的。水稻田的“前身”是座废弃多年的石矿,2018年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时还建了一个300立方米左右的蓄水池,保障用水。另一块旱稻田之前是一块荒地,去年常绿镇也将此处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一路相隔的两块稻田,为何一边种水稻,一边种旱稻?这和地势、土壤、水源有很大关系。水稻田地势平缓,土壤培育早一年,而且有蓄水池作保障。旱稻田土壤贫瘠,是个梯田,较难存住水。恰好今年常绿镇正在推广旱稻种植,在相关人士的建议下,就出现了这样“一水一旱”的局面。

  

  种旱稻的村民金位元说,今年最旱的时候有20多天没下雨,后来在小溪上游拦了个小坝,用抽水泵浇水,才解了燃眉之急。他说:“幸好是旱稻,不然这么多稻子就毁了。种旱稻很轻松,今年总共就浇了两次水,一次是刚种的时候,一次是最旱的时候,平常靠下雨就够了。”

  

  常绿镇今年新增种植旱稻600亩、水稻200亩

  

  常绿镇是典型的山区,土地稀少、土壤贫瘠,不利于水稻种植。镇工作人员章永根说:“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旱稻,品种为旱优73,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是旱稻,也没见过。现在收获了,普遍反响很好。虽然旱稻产量比不上水稻,但很省心,不需要太多田间管理,对水和土壤要求不高,非常适合我们山区,明年还将继续推广。”

  

  常绿镇因地制宜大力垦荒,推进水稻和旱稻种植。今年,全镇新增种植旱稻600亩、水稻200亩,旱稻亩产300公斤左右、水稻亩产近500公斤。

  

  这几天,双溪村庙前山的水稻也在收割当中。村党总支书记章哲平说:“村里老人多年轻人少,很多地都荒废了。村里花了大力气垦荒,溪边的种水稻,远离水源的种旱稻,总共25亩左右,还雇了六七位老人专心打理,收成不错。但毕竟是山区,机械化作业不方便,接下来,我们还要修好机耕路,为来年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