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办局
今天是教师节 市教育局倡议:尊重老师,请勿送礼
2012-09-10 来源:信息中心
尊师重道是中国的传统,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也成为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日前,市教育局发起倡议书——在教师节开展“为人师表、净化教苑”活动,希望家长尊重老师,请勿送礼,而教师群体应自觉抵制送礼之风。
记者在市教育局了解到,在第28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教育系统发起以拒收学生及家长礼品为主要内容的“为人师表、净化教坛”倡议,号召全体教师坚守高尚情操,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自觉抵制请客送礼等,反对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坚决杜绝索取学生、家长财物的行为。
市教育局每年会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今年5月到9月,教育系统开展了“创优争优,为人师表”系列活动,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廉洁从教水平。同时,今年7月,市教育局还向全市各校统一下发了《富阳市教育局关于职工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中明确规定: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接受学生及家长宴请、礼品或有其他谋利行为的”视情节轻重,可对涉及教师处以告诫、调离、降职、免职、解聘或辞退;构成违纪的,还要追究纪律责任。
市教育局呼吁学生和家长不要向老师赠送礼品、礼卡、鲜花,提倡给老师写封电子邮件、编祝福短信、给老师送一句节日祝福、给恩师亲手制作一张贺卡。也欢迎家长和社会监督,一旦发现有违师德师风的教师,可及时向学校和教育局进行投诉或举报。
家长:多数不赞成
记者做了个小调查,随机采访了9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处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对于送礼这种风气,9位家长无一例外表达了反感,明确表示“这是股不好的风气”。但对于会不会送礼的问题上,还是有个别家长心态不是那么坚定。
9位家长中,“不会考虑送礼”的有7位。一位俞姓家长的话比较典型,“在学校学得好不好,跟和老师关系好不好没关系,关键还是在孩子自己。如果孩子不学好,送再多礼也没用”。
采访中,其余2位家长表示“如果其他家长送,我们也会考虑送”。
“如果要送,会送什么礼?”这个问题可把“会考虑送礼”的家长难倒了,“这个还真没想过,可能会根据老师的喜好来吧。”一位家长答道。
一位姓方的家长认为,对于送礼要一分为二的看,他说,“家长送礼的行为可以理解,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谁都希望老师能更重视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出于为了让老师偏袒自己孩子等目的送贵重礼物,“那感觉就很不好了”。而且,他认为:一个会收家长贵重礼物的老师,估计也不大可能教得好书。
如果是孩子主动要求给老师送礼呢?9位家长大多对孩子这一举动表示认可,一位家长说:“孩子自己送个卡片、做个小礼物给老师,在教师节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也是应该的。”
老师:心意到了我们就开心
陆晓春是市实验小学的副校长,也是一位执教多年的普通任课老师。在陆老师办公室,她给记者展示了一些刚收到的小盆栽、小摆设等小礼物。据记者估计,这些小礼物价值也就是几块钱,但陆老师很开心,这些都是毕业了的学生开学前专程看望她留下的,开心倒不是因为礼物,而是“他们毕业升上高一级学校了,还会记得来看看我”。
对于家长送礼,陆老师说:“真的没有必要。”陆老师曾分别在农村和城区的学校执教过,“我当老师今年刚好20年,至少我自己和周围的老师,还没碰到过送贵重礼物的家长。最贵重的也就是几束鲜花,但实际上,我们老师也不鼓励孩子们送花,毕竟花还是比较贵的”。
陆老师坦诚地说:“现在老师们待遇都还不错,也不缺家长那点礼。”而且,更重要的是,“送礼不仅是对老师们的不尊重,更会给家长自己的孩子带来多么不好的影响。”她说,“送礼的现象就不应该出现在纯洁的校园内”。
陆老师认为:不排除个别老师有收受家长贵重财物,但这样的老师应该也教不出优秀的学生。一个合格的老师也不会因为你送不送礼,就对你的孩子另眼相看。对于家长“万一别人送礼,自己不送,老师会不会忽视了自己孩子”的担忧,陆老师说:“这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很欢迎家长在平时能抽出时间来多跟老师交流沟通。”。
陆老师介绍说,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师德建设,严禁老师有偿家教、索取财物,“每年开学前,都会让老师签订承诺书,并恳请家长监督”。
如果家长学生一定要在教师节表达对老师的感激,陆老师认为:家长还是尽量不要出面的好,让学生自己见到老师问候一声、发个短信,就足够让老师们欣慰了。
记者在市教育局了解到,在第28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教育系统发起以拒收学生及家长礼品为主要内容的“为人师表、净化教坛”倡议,号召全体教师坚守高尚情操,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自觉抵制请客送礼等,反对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坚决杜绝索取学生、家长财物的行为。
市教育局每年会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今年5月到9月,教育系统开展了“创优争优,为人师表”系列活动,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廉洁从教水平。同时,今年7月,市教育局还向全市各校统一下发了《富阳市教育局关于职工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中明确规定: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接受学生及家长宴请、礼品或有其他谋利行为的”视情节轻重,可对涉及教师处以告诫、调离、降职、免职、解聘或辞退;构成违纪的,还要追究纪律责任。
市教育局呼吁学生和家长不要向老师赠送礼品、礼卡、鲜花,提倡给老师写封电子邮件、编祝福短信、给老师送一句节日祝福、给恩师亲手制作一张贺卡。也欢迎家长和社会监督,一旦发现有违师德师风的教师,可及时向学校和教育局进行投诉或举报。
家长:多数不赞成
记者做了个小调查,随机采访了9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处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对于送礼这种风气,9位家长无一例外表达了反感,明确表示“这是股不好的风气”。但对于会不会送礼的问题上,还是有个别家长心态不是那么坚定。
9位家长中,“不会考虑送礼”的有7位。一位俞姓家长的话比较典型,“在学校学得好不好,跟和老师关系好不好没关系,关键还是在孩子自己。如果孩子不学好,送再多礼也没用”。
采访中,其余2位家长表示“如果其他家长送,我们也会考虑送”。
“如果要送,会送什么礼?”这个问题可把“会考虑送礼”的家长难倒了,“这个还真没想过,可能会根据老师的喜好来吧。”一位家长答道。
一位姓方的家长认为,对于送礼要一分为二的看,他说,“家长送礼的行为可以理解,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谁都希望老师能更重视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出于为了让老师偏袒自己孩子等目的送贵重礼物,“那感觉就很不好了”。而且,他认为:一个会收家长贵重礼物的老师,估计也不大可能教得好书。
如果是孩子主动要求给老师送礼呢?9位家长大多对孩子这一举动表示认可,一位家长说:“孩子自己送个卡片、做个小礼物给老师,在教师节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也是应该的。”
老师:心意到了我们就开心
陆晓春是市实验小学的副校长,也是一位执教多年的普通任课老师。在陆老师办公室,她给记者展示了一些刚收到的小盆栽、小摆设等小礼物。据记者估计,这些小礼物价值也就是几块钱,但陆老师很开心,这些都是毕业了的学生开学前专程看望她留下的,开心倒不是因为礼物,而是“他们毕业升上高一级学校了,还会记得来看看我”。
对于家长送礼,陆老师说:“真的没有必要。”陆老师曾分别在农村和城区的学校执教过,“我当老师今年刚好20年,至少我自己和周围的老师,还没碰到过送贵重礼物的家长。最贵重的也就是几束鲜花,但实际上,我们老师也不鼓励孩子们送花,毕竟花还是比较贵的”。
陆老师坦诚地说:“现在老师们待遇都还不错,也不缺家长那点礼。”而且,更重要的是,“送礼不仅是对老师们的不尊重,更会给家长自己的孩子带来多么不好的影响。”她说,“送礼的现象就不应该出现在纯洁的校园内”。
陆老师认为:不排除个别老师有收受家长贵重财物,但这样的老师应该也教不出优秀的学生。一个合格的老师也不会因为你送不送礼,就对你的孩子另眼相看。对于家长“万一别人送礼,自己不送,老师会不会忽视了自己孩子”的担忧,陆老师说:“这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很欢迎家长在平时能抽出时间来多跟老师交流沟通。”。
陆老师介绍说,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师德建设,严禁老师有偿家教、索取财物,“每年开学前,都会让老师签订承诺书,并恳请家长监督”。
如果家长学生一定要在教师节表达对老师的感激,陆老师认为:家长还是尽量不要出面的好,让学生自己见到老师问候一声、发个短信,就足够让老师们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