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办局
杭州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有序推进
2013-05-23 来源:
从日前召开的杭州市食安办主任会议上获悉,市县两级食安办积极贯彻落实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杭州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
一是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调整有序推进。按照省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市县两级食安办组建运行的各项工作按照“四有”(有人办事、有房办公、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正在有序进行。市食安办综合协调处和监督检查处(应急管理处)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有的区县食安办主任兼任了政府办副主任,有的区县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已配备到位,有的区县食安办内设机构职能和人员正陆续到位、工作经费也逐步明确、相关的工作制度已出台运行,全市食品安全综合体制调整取得了新进展。有的区县食安办还对监管职能和分工进行了进一步地梳理和明确,出台了专项考核资金或保证金制度,确保了食安办有力、有效运转。各地也都先后召开了工作会议,与辖区镇街和部门签订了责任书,部署了全年工作,各项工作在有序推进。
二是基层责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力量配置下移,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各地食安办积极把食品安全列入镇街重要工作内容,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职责,明确专门人员负责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市食安办总结推广了拱墅区建立三级网络体系、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盲区的做法。江干等地积极巩固深化网格化管理经验,建立乡镇(街道)与各行政管理派出机构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和乡村食品安全专、兼职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发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优势和作用。上城、下城等地因地制宜开展民间食安办建设和“一揽子”监管。
三是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积极启动。印发了“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行动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组织教育、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对全市学校师生基本情况、饮用水情况、学校内为师生提供食品等零售服务的商店情况、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等联合调查,基本摸清了学校的底数和食品安全的现状,并对放心工程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江干区积极开展调研,摸清了家底,并结合自身实际,整合部门资源,以“两个创建(学生饮食放心示范学校创建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三大机制(校园食堂大宗食品定点配送、教育城管执法联动和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八个一”工作机制)”的“2+3”模式,深入推进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富阳、上城、建德、桐庐、临安等地也都陆续启动、积极推进。
四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不断推进。市食安办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完成了全市食品检验机构资源调查和检验检测数据的汇总。余杭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四统一”(统一检测机构、计划、经费、信息发布)工作积极推进,临安市筹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淳安县落实专项资金、制定统筹实施办法推进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
五是突发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处置。市食安办先后转发了食品安全舆情处置管理办法和监督管理抽样检验信息通报管理办法。及时应对和处置了美素丽儿奶粉、问题鱼酥、农夫山泉水源地、非法加工销售病死甲鱼、“毒生姜”、假羊肉假牛肉事件等一系列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和事件,发布了有关“毒生姜”事件的预警,既保证公众食品安全知情权、又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同时避免问题无序扩大、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开展了民工子弟学校食堂食用油安全问题专项检查,督促民工子弟学校食堂建立健全食品及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台账,加强食品采购溯源管理,强化食用油进货审核把关,严防不安全食用油流入。江干、拱墅、西湖、滨江、桐庐、开发区、风景区食安办牵头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上城食安办牵头对辖区中小学校供餐的集体供餐配送单位开展了专项联合检查,下城、临安、建德、淳安食安办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检查,江干、富阳等地进行了抽检。
六是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市食安办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各地食安办、各有关部门积极筹备参加全省大型食品安全宣传展览活动。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走进“民情热线”、“我们圆桌会”等媒体栏目与市民共话食品安全。江干、拱墅、西湖、萧山、富阳、临安、建德、桐庐、淳安、经开区、风景区等地都以多种形式拓宽社会监督力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江干区“菜单式”食品药品安全大巡讲、淳安县食品药品每周播报等活动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市县两级食安办进一步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整改人大代表的监督意见,修改完善管理制度,并在省食安办暗访通报中受到了好评。
一是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调整有序推进。按照省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市县两级食安办组建运行的各项工作按照“四有”(有人办事、有房办公、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正在有序进行。市食安办综合协调处和监督检查处(应急管理处)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有的区县食安办主任兼任了政府办副主任,有的区县食安办专职副主任已配备到位,有的区县食安办内设机构职能和人员正陆续到位、工作经费也逐步明确、相关的工作制度已出台运行,全市食品安全综合体制调整取得了新进展。有的区县食安办还对监管职能和分工进行了进一步地梳理和明确,出台了专项考核资金或保证金制度,确保了食安办有力、有效运转。各地也都先后召开了工作会议,与辖区镇街和部门签订了责任书,部署了全年工作,各项工作在有序推进。
二是基层责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力量配置下移,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各地食安办积极把食品安全列入镇街重要工作内容,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职责,明确专门人员负责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市食安办总结推广了拱墅区建立三级网络体系、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盲区的做法。江干等地积极巩固深化网格化管理经验,建立乡镇(街道)与各行政管理派出机构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和乡村食品安全专、兼职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发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优势和作用。上城、下城等地因地制宜开展民间食安办建设和“一揽子”监管。
三是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积极启动。印发了“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行动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组织教育、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对全市学校师生基本情况、饮用水情况、学校内为师生提供食品等零售服务的商店情况、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等联合调查,基本摸清了学校的底数和食品安全的现状,并对放心工程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江干区积极开展调研,摸清了家底,并结合自身实际,整合部门资源,以“两个创建(学生饮食放心示范学校创建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三大机制(校园食堂大宗食品定点配送、教育城管执法联动和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八个一”工作机制)”的“2+3”模式,深入推进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富阳、上城、建德、桐庐、临安等地也都陆续启动、积极推进。
四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不断推进。市食安办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完成了全市食品检验机构资源调查和检验检测数据的汇总。余杭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四统一”(统一检测机构、计划、经费、信息发布)工作积极推进,临安市筹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淳安县落实专项资金、制定统筹实施办法推进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
五是突发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处置。市食安办先后转发了食品安全舆情处置管理办法和监督管理抽样检验信息通报管理办法。及时应对和处置了美素丽儿奶粉、问题鱼酥、农夫山泉水源地、非法加工销售病死甲鱼、“毒生姜”、假羊肉假牛肉事件等一系列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和事件,发布了有关“毒生姜”事件的预警,既保证公众食品安全知情权、又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同时避免问题无序扩大、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开展了民工子弟学校食堂食用油安全问题专项检查,督促民工子弟学校食堂建立健全食品及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台账,加强食品采购溯源管理,强化食用油进货审核把关,严防不安全食用油流入。江干、拱墅、西湖、滨江、桐庐、开发区、风景区食安办牵头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上城食安办牵头对辖区中小学校供餐的集体供餐配送单位开展了专项联合检查,下城、临安、建德、淳安食安办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检查,江干、富阳等地进行了抽检。
六是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市食安办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各地食安办、各有关部门积极筹备参加全省大型食品安全宣传展览活动。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走进“民情热线”、“我们圆桌会”等媒体栏目与市民共话食品安全。江干、拱墅、西湖、萧山、富阳、临安、建德、桐庐、淳安、经开区、风景区等地都以多种形式拓宽社会监督力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江干区“菜单式”食品药品安全大巡讲、淳安县食品药品每周播报等活动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市县两级食安办进一步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整改人大代表的监督意见,修改完善管理制度,并在省食安办暗访通报中受到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