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办局

2014年卫生工作总体思路和十项重点


2014-03-18 来源:


 
总体思路:一条主线 两项推进 三个提升
一条主线:以开展卫生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进一步凝聚共识,破除不良现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和医患关系,解决突出问题,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用工作实绩检验活动成效。
两项推进: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智慧医疗云”建设。包括深入开展公立医院、基层卫生、城乡协作办医、社会资本办医和卫生行政审批等方面改革及市域范围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内共建共管共享。
三个提升:实现卫生服务档次、能力和理念提升。通过加快卫生基础工程、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医院管理、疾病控制、监督执法、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和健康城市等建设步伐,实现卫生工作水平提升,促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项重点
一是做好管办分离和医药分家。发挥市医投公司在政府卫生项目建设、资产管理、投融资的主体作用,试行管办分离;加强医学会、中医学会、医师护士协会等行业学(协)会自我管理职能,参与政事分开改革。加强与药品配送企业协作,探索医药分开办法,依托信息化手段,试点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切断医院与药品供应商之间的利益联系,降低医院经营成本。
二是做好智慧医疗云平台建设。加强与IT行业企业技术合作,开发建设县市级模板的智慧医疗云平台,让市属医院电子病历、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实现市域范围内共建共管共享,让市民在网上预约挂号时有了解医院信息、医学信息、医生信息和注意事项的窗口,让管理者准确获取或统计上报相关监测监管数据。市属医院做好与云平台的各项数据对接工作。
三是继续深化新诊疗模式取消各医院就诊卡,将“先看病后付费”服务向住院病人推行;完善“先看病后付费”短信提醒平台;做好与市民卡电子账户对接,开放市民卡自助结算功能;加大按时段预约挂号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加预约号源,规范预约诊疗服务;试行市属医院门诊看病报到系统,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强化农村指导员责任,加强服务指导,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意识逐步转变成常态化机制。
四是做好基层卫生工作。抓好城乡协作办医:强化慢病首席医生和指导员工作职责,深化市属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探索市属医院与中心镇联合办医机制,实行紧密型一体化管理,促进市属医院人员、技术、设备、信息、管理等优质资源下沉,提升中心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绩效考核。根据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财务管理办法,修订绩效考核分配指导意见,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激励制度,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成绩工作人员倾斜,落实夜班护士津贴补贴等政策。
五是做好卫生基本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医卫中心、妇保院二期工程和高桥、洞桥两家社卫中心年底前投用,市中医骨伤医院教学楼工程竣工;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扩建工程建设、市人民医院科教楼和高压氧舱治疗楼建设工程;完成市中医院门急诊大楼新建工程及其他修缮工程,渌渚社卫中心迁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大源公卫楼和东洲街道、常安镇两家社卫中心迁建工程建设。
六是做好重点学科和中医药事业建设。建立学科带头人负总责、全过程跟踪、目标验收的学科建设机制;建立首席医学专家、全科医学骨干等选拔、培训机制,选派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赴境外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按照《富阳市卫生人才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加强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和考核抓好中医内涵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重视名中医培养和“师带徒”工作,拓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比例。
七是做好医院管理。加强人性化管理。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努力破解服务“生冷硬”问题;加强信息公开、候诊秩序、住院陪护、食堂饮食服务、厕所水池卫生和室内外保洁管理,不断提升患者就医舒适度;建立或完善“顾客接待服务中心”,规范工作内容和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制度,重视成本效益分析,严格预算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院科两级绩效考评和绩效分配体系;推行日间手术,缩短患者住院床日,提高病床周转率;加强过度检查和不合理用药监管,适应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控制,深化临床路径、优质护理、处方点评等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开展阳光用药工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基药使用率,降低药占比。认真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医疗事故分析通报等制度,完善警医合作机制,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八是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探索慢性病防控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完成省级艾滋病示范区终期评估,申报国家级示范区;深化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免费治疗,完善三级网络管理。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加强医疗机构执法监管,深化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推进公共场所规范化管理,加强控烟等爱国卫生监督执法;强化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学校卫生等监督监测。加强卫生应急和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达到指标要求,落实“两癌”筛查技术服务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九是做好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东洲、常绿、湖源、春建杭州市卫生乡镇通过复评;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强化农村水站消毒检测管理,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按照《健康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项目,落实考核机制;利用“健康121”、健康加油站、健康城市等宣传阵地,发挥市健康教育讲师团作用,普及健康知识;深化健康主题公园、健康自助中心(站)、健康教育示范站点建设,推进健康单位、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加强控烟宣传和督查力度,着力推进“无烟机关”、“无烟学校”和“无烟医院”等无烟单位创建。
十是做好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改革和社会力量办医。厘清精简卫生权力清单,编制完善权力运行流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使卫生行政审批更公开、公平、公正,发挥市场作用,加强事后监管,提升办事效率;加大社会办医支持力度,吸引优质资本举办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医疗机构。同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执业行为,努力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