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办局
甘当百姓“和事佬” 扎根一线保平安
2014-04-08 来源:
马志惠,男,1972年7月出生,1995年参加工作,20年来一直扎根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第一线,甘当百姓“和事佬”,95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30余起、重大疑难纠纷102 起,防止“民转刑”案16起,制止群体性事件12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0多起,先后荣获杭州市“四五”、“五五”普法先进个人、杭州市调解能手等称号,2013年度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一、敬业爱岗,夯实调解基层基础。1995年,马志惠从杭州市法律学校毕业分配到富阳最僻远的万市司法所,他安心工作、扎根基层,一直在最基层、最一线从事矛盾纠纷化解。特别是2009年他担任新登镇司法所长期间,正值新登镇作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在他的带领下司法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迅速融入当地,成为党委政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的得力助手。为夯实基层基础,他抓住村级换届有利契机严把人员素质关,选聘了一批责任心强、热心公益、有法律专长的志愿者担任调解员,并根据多年切身经历的典型案例,结合农村和小城镇人文特点,自编通俗易懂的培训手册,对全镇调解员开展常态化培训,提高调解员工作技能。在抓好队伍的同时,他积极探索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申请、受理、调解、履行、回访、归档等一系列程序和制度。通过充实队伍、健全组织、完善网络、规范程序等工作举措,筑牢了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新登镇连续5年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9%以上,新登镇司法所也先后于2010年和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规范化司法所、“五星级”司法所。
二、责无旁贷,定纷止争排忧解难。新登镇作为富阳第一大镇,矛盾纠纷多、处置难度大,那是常有的事,遇到难事急事,马志惠“5+
三、宽严相济,以诚待人以真帮扶。新登镇有归正人员近300人,长年在册社区矫正人员50余名。马所长在严格日常管理的同时,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们,让他们安心改造、重新做人,几年来该镇归正、矫正人员无一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例如该镇矫正人员吴某不幸患上白血病,马志惠知道情况后多次上门看望,并主动联系有关部门予以帮助实际困难;该镇某村48岁的裘某,刑释解教后,无家可归,无业可就,马志惠一边向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争取救助金,一边千方百计为其联系就业,经打消顾虑,桐庐一工厂录用了裘某;该镇某村矫正人员李某,家中有一20多岁的智障儿子,家庭生计仅靠他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有一次李某在打工时受伤得不到赔偿,马志惠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提供法律援助,让他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在马年春节前,马志惠又专门送去慰问金和春联。马志惠经常与社区矫正人员一起劳动、一起学习,在学习和劳动中深入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生活情况及心理状况,谈起马所长,矫正人员都说“他既严格要求又平易近人,今后我再犯错就对不起他了”。
四、无怨无悔,乐于奉献调解事业。经过多年的实践,让他对调解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诙谐的介绍——调解在一些人看来是“和稀泥”,甚至把“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其实不然。调解从字面上理解,“调”,左边是言右边是周,意思是言语要周到,既要讲法律、讲政策、讲规定、讲民情、讲人情,事实要讲清楚,道理要讲透彻;“解”,可以说是拿“法律的小刀”去割“牛角”,帮助当事人解决纠纷、解开心结。经过20年的探索,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介入三步曲“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沟通三步曲“搬梯子、泼冷水、解疙瘩”,化解三步曲“找法、用法、靠法”,他经手调解的上千起案件至今没有一起发生反悔。当双方当事人横眉怒目来、握手言和去、化干戈为玉帛时,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满足,更是一种幸福快乐。在调解生涯中,他曾经遇到过不理解、冷嘲热讽、谩骂、甚至人身危胁,他身患严重类风湿病的爱人时常半夜惊醒,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他半开玩笑的对他爱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在处理纠纷时被人骂了、打了,请不要难过,因为我姓马,我要马不停蹄的奔波在调解“火线”上;因为我执着,别人笑我是头“牛”,那就当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吧。”这就是一个基层调解员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