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委办局

学习周宏炫先进事迹 争做“最美老干部”


2014-08-25 来源:

 

  新登镇90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老党员周宏炫,一辈子生活简朴,将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10万元积蓄,作为特殊党费一次性交给党组织,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回报党和社会。

  市委老干部局向全市老干部发出倡议,学习周宏炫先进事迹,争做“最美老干部”,为描绘“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多作贡献。

  全市目前有老干部6000余人,其中离休干部163人。近两年来,离休干部吴子学、周宏炫采取缴纳大额党费的形式,回报党和社会,充分体现了老干部“离职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优良作风,展现了其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的本色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风美,老有所为、可敬可亲的奉献美。

  老干部局要求各单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一批事迹感人、经验实在,能够在全社会得到认可的先进老干部典型,在媒体上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并开展真学、真做活动,更好地推进全市老干部工作的开展,促进富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朱夏玲)

 

 

 

附:

“学习周宏炫先进事迹,争做最美老干部”倡议书

 

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

日前,新登镇离休干部周宏炫将多年积蓄的10万元,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交给了新登镇党委,他希望用这种形式来发挥余热,回报党的恩情,为社会多作贡献。这种朴素的情怀,表达了一位老干部对党的热爱,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彰显了党的先进性。周宏炫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现向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倡议:

首先,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精神。周宏炫1925年出生在新登官塘村,1986年离休。入党以来,无论是在工作时还是离休后,都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服从组织安排,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在家庭生活中,周老对子女严格要求,儿孙中有6人成为共产党员。离休以后,他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响应支部号召,以自己微薄之力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要学习他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的精神。一台用了10多年的电视、一张1.5米宽的硬板床,吃的粗菜淡饭,穿的朴素整洁,这些都反映了周老对艰苦朴素生活作风的坚守。他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这么过不也活了这么大岁数?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简朴的生活和乐观的心态,正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也成为我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生动教材,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好好学习。

第三,要学习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周老是平凡的,他象我们一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普通职员的岗位上,离休后与乡亲们生活在一起。周老也是不平凡的,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象一颗永不生锈的镙丝钉,默默工作,爱岗敬业,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即使离休以后,他的这一份责任感没有丝毫减少,无论在救灾捐款,还是特殊党费缴纳中,他都倾尽自已的所有,奉献自已的一切。他时刻关心新登的发展,关心父老乡亲的生活。他敬佩蒋敏德、吴子学,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感恩社会、服务家乡的心。

第四,要学习他老有所学、乐观向上的精神。周老离休后,热爱唐诗、宋词,常以诗咏志,讴歌家乡的发展,他为家乡的新气象、新变化由衷高兴,写作诗歌100余篇。他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陪伴家人,安享亲情,手不释卷,操持雅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文化养老”中安享晚年,健康长寿。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周宏炫同志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最美老干部的光辉形象,发挥了老干部的正能量。让我们在周宏炫同志精神的感召下,展示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的本色美,展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风美,展示老有所为、可敬可亲的奉献美。希望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以周宏炫同志为榜样,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美丽富阳建设”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最美老干部、共绘富春山居图。

 

中共富阳市委老干部局

2014819

 

  

 

附件:周宏炫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富阳新登九旬离休干部周宏炫缴纳十万元特殊党费

 

富阳市新登镇的一名九旬离休干部,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0万元,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交给了新登镇党委,表达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党的赤诚之心,他的名字叫周宏炫。

一辈子生活简朴、省吃俭用

他住在新登镇政府旁的一幢老房子里,70多平方米。周宏炫说,房子是1985年左右在新登区公所工作时单位分配的,后来房改时买了下来,一直住到现在。在周宏炫的家里,看不到一件高档的家具。有一台彩色电视机,是25寸的海信牌,已经用了10多年。他和老伴睡的床是一张穿棕绳的硬板床,也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床的宽度不够,他们买了块木板,将床拼成了1.5宽。周宏炫的大儿子周勤勤说,他爸爸生活非常简朴,剩菜剩饭有时放上三四天,甚至稍微有点味道,还要留着吃。子女都劝他,周宏炫却说:“不好浪费粮食的,我这么吃不也活了这么大岁数?”周宏炫的二儿媳妇蒋女士说,她公公吃和穿都不讲究。有时她帮公婆买新衣服,他们还会责怪她浪费。婆婆自己做过裁缝,宁愿穿几十元一件的衣服,有些内衣裤还是反复补着穿的。

出身贫寒,对党怀有感恩之心

周宏炫1925年出生在新登官塘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7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四。因家中困难,成绩优异的他10岁时便不得不辍学在家,抱弟弟、带妹妹,帮母亲做家务,跟父亲学务农。13岁开始放牛,15岁做土纸,19岁才有重拾书本的机会,1948年富阳简师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解放后,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在新登县公安局、六贤区公所、财粮科、农业局、新登人民公社、永昌人民公社、新登区公所等地,从事资料、档案、文书、统计、财务、会计辅导、农村生产等工作,1986年离休。近40年的工作经历中,周宏炫认真负责,绝对服从组织分配,曾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周宏炫说,他的儿孙中有6人入了党,工作都非常出色。他说,改革开放后,他见证了国家的快速发展,日子也越过越好。现在,孙女和外孙女都参加了工作,自己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多余的钱就想捐给国家。此外,他一直积极参加新登镇机关老干部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

写诗讴歌发展,缴纳党费回报社会

离休后,周宏炫喜欢读读唐诗宋词,写写诗词练练书法。特别是写诗作词,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乘风破浪劲冲天,庄后村前尽丰年。十二良辰佳节日,灶神不送送春联。”他用手中的笔,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后家乡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新变化。到目前为止,他先后在《春江红叶》、《富春江诗词选》、《罗隐文诗集》、《富春江诗书画选》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00余篇。2003年,他还编撰了《老树逢春蕾叶盈》的作品集。而每当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来临时,周宏炫都会用实际行动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汶川地震,他捐款1200元及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青海玉树地震,他捐款2000元;雅安市芦山县地震,他又拿出1200元。新登建城防工程及农村修路、修桥、修自来水等工程项目,周宏炫知道情况后也都慷慨解囊,奉献一份爱心。对此,他的老伴和子孙也都十分支持。周宏炫说:“年纪大了,不能再为国家工作了,把多余的钱捐出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