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镇街道
灵桥镇平安数据采集情况经验介绍
2015-11-24 来源: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省、市、区的统一部署,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以夯实基层基础为抓手,认真开展平安数据采集工作,在区委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我镇成功完成了平安数据采集试点任务。下面,我将百姓档案和组织场所平安数据采集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谋划部署立足一个“早”字
灵桥镇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强烈的政治责任
感,扎实推进平安数据采集工作,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
一是思路谋划早。今年全区政法工作会议后,灵桥镇党委政府就打破信息壁垒,统筹基层各类数据,有效推进平安建设系统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两网融合”等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作了一些有益的思索。同时,先后组织人员到诸暨枫桥、大唐等地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视野,理清思路。
二是建立组织早。镇党委接到上级平安数据采集工作试点任务后,立即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镇派出所所长、镇分管信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镇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各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三是工作部署早。今年4月,灵桥镇经前期充分调研后,专题研究了试点方案,决定典型开路、以点带面,确定灵桥镇王家宕村作为百姓档案、组织场所数据采集的试点村,通过层层动员,迅速组织实施。
二、工作推进注重一个“细”字
在平安数据采集中,尽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我镇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不图形式、不走过场。
一是基本概况摸底“细”。围绕人、地、物、组织等基本要素,对26826常住人口,1.1万外来人口,653家工业企业(规上企业52家),9350名就业人员等基本情况,作了全面排摸,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百姓档案采集“细”。结合公安、司法、信访、民政、党建、社保、卫计、宗教等16个职能部门对人口数据的需求,把百姓档案采集内容细分为实有房屋、实有人口、重点人群、关怀对象、服务团队五大块内容。
1、按照“一房建一档”的要求,设计实有房屋信息采集表格。采集内容包括:所属村、所属网格、所在村组(小区)、街路巷、门牌号、房屋图片等要素,并对房屋正门和整体进行拍照。
2、按照“一人建一档”的要求,设计人口档案信息采集表格。采集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地址、人户状态、民生诉求、隐患排查等内容。
3、按照“一人建一档”的要求,对重点人群、帮扶对象、服务团队的信息进行采集,采集时添加个性特殊信息。
三是组织场所调查“细”。结合公安、消防、安监、市场监管、环保、卫计、住建等职能部门需求,把组织场所分为企业、商店、市场、医院、学校等内容。按照“一场所建一档”的要求,设计制作组织场所信息采集表。采集内容包括:企业全称、所在地、法人代表、联系电话、工商注册号、经营范围、安全生产记录、组织场所的照片等基本信息,还包括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资金链等情况。
四是数据采集步骤“细”。1、获取原始信息,对接镇派出所或市民卡中心、工商所、司法所及镇各职能科室数据库抽取基本信息,作为采集、核查的要素。2、组织业务培训,对组团联村的信息采集员专门进行培训,全面掌握采集要领、工作技巧,特别是一些容易忽视的内容作了专门强调,比如农村小店、服务场所信息采集以及言谈举止等;3、开展信息采集,要求在熟悉村务的村干部陪同下走村入户、进村入企,比对信息、核实信息、采集信息;4、及时录入系统,信息采集后组织各村懂电脑的大学生村官、报帐员等人员及将采集到的人口信息、组织场所信息录入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同时将地址信息导入;5、加强日常维护,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基本信息维护制度、使用制度、保密制度等相关制度。
三、工作成效体现一个“实”字
百姓档案、组织场所数据采集,是支撑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的基础工程,没有数据就没有应用。
1、通过采集,信息更“实”,把握了群众需求。群众的家庭情况如何,经济状况怎样,老百姓最需最盼是什么、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镇村干部了如指掌。
2、通过采集,档案更“实”,精细了服务管理。查看档案,××村××村民的信息、照片、住房情况、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以及其房屋照片、房屋地址等情况一清二楚。
3、通过采集,联系更“实”,拉近了干群关系。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干部,用脚步丈量了民情,有效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例:王家宕村组团联村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赵××埋怨自家的房屋宅基地审批过慢这一信息,立即通过手机APP进行了报送,城建办收到信息后,当天就给予了答复。虽然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让老百姓体会到了快速、高效的服务。
截止9月底,灵桥镇已录入人口数据23423人,企业数据1357家;在采集过程中,排查出各类民生诉求和安全隐患65起,全部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