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席协会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富阳名人

直言敢谏的夏震武


2011-08-15 来源:

清末民初,在富阳里山的隐岩岗上,有一座“灵峰精舍”,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学者灵峰先生传播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国汉学文化的中心。由于他办学有方,学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来自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灵峰先生也因此而名闻遐迩。

    夏灵峰,名震武,字伯定,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生于里山的书香门第,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考中进士,卒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他所处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满清末期,政治腐败,国虚民困,泱泱大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清廷派吏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国,交涉收回伊犁事宜。由于崇厚软弱无能,在沙俄的政治讹诈与军事威胁下,竟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民基驱条约》,将我国霍尔果斯河西岸,以及南境的特克斯河上游两岸的大片土地都割让给俄国。消息传来,朝野的有识之士无不义愤填膺。当时,尚在学习工部主事的灵峰先生,出自爱国之心,竟不顾个人安危,不怕官小职微,冲破重重阻力,破例越职向慈禧、光绪帝呈上了《力请废约、决战、首劾辅臣》的奏折。要求废约,反对投降,竭力主战,弹劾兵部尚书沈桂芬,军机大臣王文韶,吏部侍郎崇厚、恭亲王奕诉等与签约有关的大臣和王公。灵峰先生的爱国行动和直言敢谏之名,一时震惊朝野。但后为佞臣所谗,他的奏折未被清廷采纳。灵峰认为:“既然不得行其志,不谋其事,不能食其禄”,毅然弃官回乡。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在北京奸淫抢掠,图书、文物、奇珍国宝洗劫殆尽。慈禧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中国危在旦夕。消息传到里山灵峰先生的耳朵里时,先生正在隐岩岗上潜心从教。经浙江学政文治保举,他被应诏而去西安,面见慈禧和光绪帝,呈上五千字的进言书《中兴十六策》,对清政府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提出了全面的改革方案。得到了朝廷官员和爱国之士的赞扬和支持,当时,有人把《中兴十六策》全文抄写并张贴在西安的大街上,人们纷纷传抄。可是,《中兴十六策》并没有被采纳。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灵峰先生莅京师分科大学讲学,他以“居敬、穷理、力行”为宗旨,强调学古文与当时形势相结合的方法。讲《四书》自始至终围绕着爱国主题。充分体现了灵峰先生的爱国思想。

    灵峰先生对朝鲜、越南留学生深表同情,热忱地勉励他们反抗日本、法国帝国主义,坚强斗争,争取最后胜利。其中有这样四句:“伯定一身都是骨,昆仑压顶强不折。伯定一身都是血,洒遍四海水皆热!”这可以说是灵峰先生一生的写照。